在大国的倡议和带动下,全球各国均响应碳减排。
相比光伏玻璃,硅料处于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会波及全产业链,最终造成组件价格上涨。2019年通威股份实现高纯晶硅销量 6.38万吨,同比增长232.5%,全年平均生产成本4.33万元/吨,在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0%-40%的情况下,实现毛利率24.45%;2020年,新特能源综合毛利率为15.86%。
据PV infolink最新价格显示,近期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格已达132元/kg,均价为125元/kg。图片来源:海优新材招股书那么,硅料能否复制光伏玻璃降价路径,吸引大量企业涌入提高产能,从而让改变当下供需失衡的局面呢?翻开硅料龙头的年度报告,这一切似乎是可能的。但硅料跟光伏玻璃不同的是,其产能周期更长,在前期投入更大的情况下,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利润,这是很多企业不想看到,也难以承受的,把硅料的门槛拉高了不少。但硅料价格上涨,给光伏产业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唯有等待龙头企业产能释放,才能缓解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从而控制组件价格。
重压之下,与硅料联系最为密切的硅片价格也已多次上涨。所幸的是,近期光伏玻璃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落,让下游组件企业暂时松了一口气。4月16日,就发行可转债切入硅片环节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通威股份,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应。
涨价层层传导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高纯晶硅、中游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下游光伏电站。而上游高纯多晶硅料的生产具有高技术壁垒、资金密集、扩产周期长、寡头集中等特点。4月16日,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拥有垂直一体化布局能够有效降低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一体化布局均衡不仅能更好应对涨价危机,也有利于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对于电站公司来说,组件成本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非常大,在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有些项目必然要重新考虑或推迟。
筹划巨额融资的背后,是通威股份正加速布局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硅料业务也为通威股份贡献了不少利润。
长期来看,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步的双重推动下,光伏行业有望持续降本增效,扩大平价普及范围。PVInfoLink数据显示,因市场短缺状况不改,硅料价格再度跳涨,大厂与大厂间的硅料大单价格达到135元/公斤-140元/公斤,散单更是高达140元/公斤-145元/公斤。在生产成本维持基本水平的情况下,该公司的利润进一步得到提升。由于新增产能大部分在年底投产,加上产能爬坡期在3-6个月,因此新增产能对通威股份2021年的硅料产出贡献有限。
李思亦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企业不一定都要追求垂直一体化,还有一些企业会选择与环节中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进行利益捆绑变相布局上下游。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赵越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整体发电占比中的地位逐步扩大是趋势,但目前需要考虑的是转换效率与使用率的问题。硅料涨价的效应会逐步传导到产业链中下游。太难受了!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硅料涨价对于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企业并不友好,因为电池片、组件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太低,不注意控制成本就会赔钱,面向终端市场涨价实在太难。
4月9日,爱康科技举行异质结高效光伏组件封箱出货仪式,成为首家领跑异质结新技术的企业。披露业绩的同时,通威股份还公布了新一轮融资计划。
实际上,有这一动作的不止通威股份一家。异质结的投资成本下降很快,有高转换率潜力的异质结技术综合竞争优势也将体现出来
对于电站公司来说,组件成本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非常大,在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有些项目必然要重新考虑或推迟。兴业证券研报观点称,国内主要硅料厂商大多已有扩产计划,但预计2021年新增产能有限,预计硅料全年仍维持紧缺状态,今年价格较难大幅下跌。PVInfoLink数据显示,因市场短缺状况不改,硅料价格再度跳涨,大厂与大厂间的硅料大单价格达到135元/公斤-140元/公斤,散单更是高达140元/公斤-145元/公斤。对通威股份来说,硅料涨价无疑是一大利好。由于新增产能大部分在年底投产,加上产能爬坡期在3-6个月,因此新增产能对通威股份2021年的硅料产出贡献有限。这两家公司自2019年开始拓展单晶硅片业务,2020年大规模扩产后开始对现有硅片龙头地位发起挑战。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一众光伏龙头企业公布的扩产项目多达40个,囊括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累计计划投资总额高达2147.76亿元。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异质结电池片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5.18%。
异质结(HJT)是其中一项较为受关注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的投资产能已初具规模。披露业绩的同时,通威股份还公布了新一轮融资计划。
东兴证券电新首席分析师郑丹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长期追踪光伏股的投资人李思(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硅料从去年七八月就开始涨,是价格触底反弹后的超额增长。
光伏企业加快对垂直一体化的布局,除了要遏制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制问题,也隐含着对越来越多新玩家入局光伏行业的担忧。现在是头部的电池还有毛利,单独的组件基本都是亏损。李思亦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企业不一定都要追求垂直一体化,还有一些企业会选择与环节中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进行利益捆绑变相布局上下游。数据显示,2020年,通威股份多晶硅料产量占全球硅料产量比例达16.7%,排名第一。
2021年一季度,受益于硅料涨价,通威股份实现营收106.17亿元,同比增长35.69%;扣非净利润7.96亿元,同比增长151.86%。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赵越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整体发电占比中的地位逐步扩大是趋势,但目前需要考虑的是转换效率与使用率的问题。
硅料涨价的效应会逐步传导到产业链中下游。实际上,有这一动作的不止通威股份一家。
据介绍,爱康科技生产的高效异质结电池平均转化效率可达24.2%。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高纯晶硅及化工(即硅料)毛利率高达34.70%,同比增长6.30%。
公告显示,通威乐山二期3.5万吨、保山一期4万吨棒状硅预计2021年11月投产。筹划巨额融资的背后,是通威股份正加速布局产业链垂直一体化。长期来看,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步的双重推动下,光伏行业有望持续降本增效,扩大平价普及范围。4月16日,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拥有垂直一体化布局能够有效降低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一体化布局均衡不仅能更好应对涨价危机,也有利于企业未来健康发展。
晶科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宋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现在硅料价格来看,今年国内装机量受抑制的概率仍较高,实际上从终端价格来看,组件价格已高于去年。此外,光伏玻璃去年价格暴涨也吸引了不少新玩家进场,其中也包括福耀玻璃、德力股份等传统玻璃企业。
因此,在硅料环节上,头部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硅料业务也为通威股份贡献了不少利润。
在强调降本促效的光伏行业,异质结无疑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新技术。单晶拉棒切方是制作硅片的工艺流程之一,这意味着此次可转债发行后,通威股份将可全力切入硅片环节参与竞争。
顶: 3723踩: 449
评论专区